月度归档: 2023年5月

四川8个城市创建国家级“无废城市”

四川8个城市创建国家级“无废城市”

发布时间:2023-05-09 来源:天府早报

2023年是四川“无废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今年,四川要高质量推进成都等8个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启动遂宁等7个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

如何全面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讲好“无废城市”建设的“四川话”?

高质量推进8个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2018年,中央深改委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在全国率先开展了“11+5”个城市和地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协同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据统计,2021年,四川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约1.46亿吨,危险废物产生量约560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735万吨,农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约2.1亿吨。

“全省固体废物产生量仍处于高位,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说,近年来,四川省坚决扛起“无废城市”建设政治责任,有力有序推动“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工作。

四川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今年2月,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明确,加强“无废城市”“无废细胞”建设,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此外,《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责任分工方案》《美丽四川建设2023年度实施方案》均提出,在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15个地级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成都等8个城市纳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建设“无废城市”,全面启动遂宁等7个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

截至目前,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宜宾、眉山8个城市均按要求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其中绵阳市印发了“无废工厂”“无废集团”“无废乡村”等9类“无废细胞”建设方案,走在全省前列。

李银昌说,成都等8个城市要紧紧围绕实施方案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今年,四川还要全面启动遂宁等7个市和巴中市恩阳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并于年底前印发实施方案。

在李银昌看来,创建“无废城市”不是简单获得一块牌子,而是要围绕城市和产业的发展,让人民群众切实在创建中得到实惠。

他坦言,与其他省份相比,四川“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起步晚,基础薄弱,经验欠缺,“无废”理念、观念、思路尚未真正深入人心。

如何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李银昌说,四川“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聚焦固体废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源头减量是关键。”李银昌说,在创建过程中,各地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供应链,强化资源精深加工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衔接。

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邮政管理部门可以加大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健全完善快递包装绿色治理体系;农业农村部门可以加大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大力推广农膜减量替代技术,从源头上减少不可降解地膜使用;商务部门可以引导商务领域市场主体落实限塑、禁塑规定,加强塑料替代品推广运用,减少过度包装、二次包装,倡导消费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

要提升综合利用水平,需以“资源化”为先。各地和各部门要充分结合辖区内固体废物种类、性质和产生等,在各个行业凝练资源化利用的本地模式,将固体废物“吃干榨尽”。如德阳市可以围绕磷化工支柱产业,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宜宾市围绕建设“动力电池之都”,积极探索废电池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助力构建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

“无害化”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核心和兜底保障。四川提出,在生产环节,要大力推行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引导开发、使用无毒无害原料替代有毒有害原料产品,鼓励研发、推广降低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固体废物的危害性。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不仅要加强生活垃圾焚烧设施规划布局顶层设计,而且要开展现有焚烧设施提标改造,同时还要完善渗滤液、炉渣、飞灰等配套设施建设。

针对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高风险固体废物,要充分发挥全省16个危险废物和58个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辐射作用,不断加强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处置能力从“够用”到“好用”“管用”的转变。

与重大战略部署相结合高效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与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长江大保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相结合。

李银昌透露,今年,四川将“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工作纳入美丽四川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目标考核内容。

与此同时,川渝两地还将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打造全国跨省域“无废城市”共建示范区。目前,川渝两地正在研究制定“无废园区”“无废学校”等“无废城市细胞”建设指南和评价标准。

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牵头部门,下一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会同各行业部门,出台省级“无废企业”“无废园区”“无废学校”评选标准,分领域、分行业指导与推进开展“无废城市”“无废集团”“无废细胞”建设。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今年,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组织省级相关部门、“8+7+1”个城市和地区赴上海、浙江、广东等地,调研学习“无废集团”“无废指数”“无废亚运”“无废文化”建设以及生活垃圾治理、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李银昌说,调研将立足辖区实际,认真梳理问题,带着问题开展调研,将外省先进经验和做法凝练成四川“无废城市”建设的“特色模式”。

据了解,为了营造“无废”氛围,目前,川渝两地正在开展“无废城市”宣传标语等征集活动,经专家评选后,在六五环境日前发布评选结果。

江苏省“无废园区”(化工园区)建设工作方案(试行)

江苏省“无废园区”(化工园区)建设工作方案(试行)

发布时间:2023-05-04  来源: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江苏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提到,以“一体化管理”思路开展“无废园区”建设,加快补齐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到 2025 年,园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有效降低,收集、贮存、运输体系更加完善,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危险废物在园区内处置消纳率明显提高,最大限度做到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不出园区。

点击下载《PDF》

江西无废城市:抚州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江西无废城市:抚州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时间:2023-04-11  来源:中国环境报

在“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江西省抚州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紧抓契机,在全市多地谋划推进建设试点项目。“十四五”时期,抚州市“无废城市”建设项目总计达38个,项目总投资212.12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73.82亿元,已完工项目5个,正在实施项目33个。争取绿色金融贷款274.24亿元,为“无废城市”工作有序提供支持。

据了解,抚州市将“无废城市”建设作为美丽抚州建设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相关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工作专班下设专项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工作。

抚州市还制定了《抚州市“十四五”时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抚州市“十四五”时期畜禽粪污污染防治规划》等相关规划方案,强化顶层设计。抚州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化学品科负责人邓涛表示,各项制度、规划的制定,使得“无废城市”建设的方向更加明朗、更有秩序。

为解决抚州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问题,抚州市以创建“无废城市”为契机,加大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力度,截至2022年4月,抚州市建成并投入使用3座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达到2300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已覆盖全市城乡,基本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另外,抚州市邮政管理局积极推广应用可循环中转袋,探索与回收企业(环卫企业)合作,通过回收合作方式打通行业回收与社会处理的有效衔接通路。

抚州市城市管理局也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通过试点带动,在市城区1004个居民小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场所实行垃圾分类,部分无物业管理小区配置垃圾分类桶。覆盖市城区约30万户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抚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钱平表示,到2025年,抚州市将全面建成固体废物管理制度体系、市场体系、技术体系和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