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3年1月

浙江: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2-2025年)

来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日期:2023-01-17 16:03:31

为全面提升我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资源化利用和环境风险防控水平,我厅起草了《浙江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如有修改意见或建议,请于2月17日前反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规划指导思想上,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治废、科学治废、依法治废、数字治废,以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以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聚焦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着力推动高质量打赢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攻坚再升级,建立健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工业固体废物治理领域的关键路径与政策体系,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争创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先行示范省。

全文PDF版下载:

浙江:工业固体废物电子转移联单管理办法(2023试行)

浙江省工业固体废物电子转移联单管理办法(2023试行)(征求意见稿)

来源:主办单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2023年1月5日

2023年1月5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正式对外公布了《固废电子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为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有效监督管理工业固体废物转移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

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为贯彻《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有效监管工业固体废物转移活动,我厅起草了《浙江省工业固体废物电子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如有修改意见或建议,请于2月19日前反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本办法适用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对本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分拣、运输、利用、处置单位运行电子转移联单的监督管理。

转移工业固体废物的相关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依托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省固废系统”)运行电子转移联单。

本文电子PDF版点击下载:

浙江台州:智能手段实现垃圾减碳

浙江台州:智能手段实现垃圾减碳

时间:2022-12-26  来源:浙江发布

漫步在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珠港村,“千亩花海”正随风摇曳。这里环境优良,以农业种植为主,尤其在花卉种植上颇为有名。珠港村打造的“海上莲花”创业基地、莲花故事馆等,促进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基于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珠港村已入选浙江省第二批低零碳试点,正在创建零碳乡村。”台州市三门生态环境分局任晓蕾介绍道。

依托农业种植特点,珠港村村两委积极开展低碳、生态宣传教育活动,探索“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道路。2015年,珠港村建设了三门县首个村级垃圾分类资源利用站,借助数字化技术,开启垃圾分类“扫码积分”新模式。目前,村内已建有多个垃圾智能分类机,村民将垃圾投入分类垃圾箱后,将定制的“再生物资回收平台智能卡”放在分类机的读卡器上并按提示操作,即可“吐出”积分,兑换商品。

全村每天可回收可腐烂垃圾约500斤,统一运送至村内的集中处理中心进行处理,经烘干、碾碎、发酵等一系列程序,不到24小时就能变成约100斤黑色、蓬松的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再分发给村民,积极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智能”分类、有机堆肥不仅为珠港村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更有效减少化肥使用量和农业碳排放。

珠港村在已有发展基础上,不断探索农业+文旅融合发展。目前,全村共建成100亩草莓采摘基地,每年可带来村集体收入百万余元。未来,珠港村将继续发展枇杷、黄桃、葡萄等水果种植基地,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的旅游模式,打造生态农业旅游品牌。

村两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珠港村将全力推进“零碳村”建设,以“垃圾减碳”为基础,大力发展农、旅低碳产业,加强碳汇农业体系化发展,特别要加大对山林、村居绿化、荷塘泥滩等碳汇资源的挖掘使用。

无废细胞”!桐乡打造首条无废精品线

无废细胞”变身无废景区,桐乡打造首条无废精品线

发布时间:2022-12-30  来源:浙江新闻

从“无废景区”到“无废乡村”、“无废工厂”,一直以来,桐乡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深化“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当前,桐乡的“无废细胞”不断被激活,串联起了桐乡首条无废精品线。

华腾猪舍里:变废为宝 开创绿色农业品牌化

在嘉兴首批“无废细胞”名单中,华腾猪舍里被评为“无废景区”。

这里为何能成为“无废景区”?

作为桐乡市第一批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华腾猪舍里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与国内外专家、院校开展长期合作研发。

在猪粪利用方面,将干粪制成生物炭有机肥,利用猪粪制造生物炭棉、生鲜托盘、可降解地膜等一系列新型高附加值产品。

在污水处理方面,通过开发高效液体肥、“氧化池塘—园艺”、有机蔬菜生产等方式实现全循环利用,真正实现了“低能耗、零排放,无污染、高利用”,开辟了变废为宝、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

走进庄园,一条木质的幽静长廊映入眼帘。长廊边,一条布满水生植物的水渠点缀着勃勃生机,潺潺流水在其间流淌。如果没有看到木牌提示,我们很难想象这些用来养鱼种花、毫无异味甚至不断更新的流水是处理后的猪尿液。

再往里走,便是华腾猪舍里的活动区,也是假期亲子活动的好地方——春季限定的野火饭配上一顶露营帐篷,足够孩子们在庄园里玩上一天;夏日傍晚的烧烤配上采摘的新鲜蔬果,大口大口享受快乐……这里的每一项活动都能戳进孩子们的心窝里,撇开传统意义上养猪场的功能,这里还能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室、家人们的游乐场。

水上精品线:梦幻联动 撬动无废精品线杠杆

作为嘉兴市未来乡村暨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评级第一名,“漾舟湘溪 水映洲泉”水上精品线不仅开创了嘉兴之首,为漕运古道带来了新生,也让“烟火马鸣”“上善众安”两个乡村节点重新鲜活了起来。其中,马鸣村还入选了嘉兴首批“无废细胞”名单。

微微细雨下,马鸣村的老街居民依旧享受着最具烟火气的生活。茶馆里,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是冒着热气的茶水,很是惬意;何家剃头店里,来体验老师傅“老底子”手艺的人络绎不绝;光影故事馆里,透过一台台古老的电影放映机,仿佛看到了流淌着的旧时光。一半诗意、一半烟火,一条老街、一个故事,正是这样的独特之处,令马鸣村成为桐乡水上精品线的重要一环,也让其成为无废精品线上的关键一点。

在马鸣村里,还能看到一个对易腐垃圾进行机械堆肥的生态循环中心,该中心形成的“产废—用废—再循环”的绿色闭环,成为了“无废乡村”的生动实践。

另外,通过马鸣村农村生活垃圾智慧化收运系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类信息统计情况,包括垃圾分类是否正确、各类垃圾丢弃时间和重量、各个居民的积分红黑榜等等。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助力“无废乡村”建设,马鸣村通过开设垃圾分类兑换点、开展上门宣传等方式提高村民的积极性。

新凤鸣集团:融通创新 将“绿色”进行到底

“研发这条路充满挑战,我们是在不断试错中找对的方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新凤鸣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主任赵春财说。

在2021年浙江省第二批通过评估的19家“无废工厂”名单中,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这项荣誉的取得,归功于集团在各环节不断创新的绿色技改项目。

从源头上看,新凤鸣采用原液着色技术生产免染纤维,免去染色环节,降低产品生产能耗,节约染整用水量。同时,公司通过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环保钛系催化剂,逐步减少和替代聚酯锑系催化剂,有效减少锑重金属对水生态威胁,不仅提高了绿色生产效率,也省去了染整废水的治污费用。

从中间环节看,新凤鸣集团十分注重构建绿色产业链,将塑料材质的循环托盘替换木托盘,替换后每年可减少使用约300万个木架。此外,新凤鸣利用废旧瓶片再生加工高品质再生长丝,降低资源消耗和碳排放。与此同时,新凤鸣还通过使用5G智能质检机器人,解决人工巡逻存在的行业共性问题,减少废丝量。

从末端处理看,新凤鸣集团在固废循环综合利用和废水综合利用方面狠下功夫。通过一般固体废物的循环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聚酯酯化废水有机物回收项目,利用新型环保工业乙醛提取技术,提取出废水中的工业乙醛和乙二醇,降低排出废水的COD浓度。相关数据显示,新凤鸣集团乙醛回收装置每年提纯乙醛1.65万吨,约合减排二氧化碳2.03万吨。

作为目前行业的“中国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新凤鸣聚焦涤纶长丝产品及关键生产技术创新,在“无废工厂”建设上下功夫,在一丝一缕之间出新招,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未来,桐乡将继续深入打造无废精品线,让更多的社会单元成为“无废细胞”,也让更多市民都能沉浸式体验无废之美,全民一起打造“无废城市”,变废为宝,化废为富,一同发力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