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1 来源:中国环境报

“总投资3674万元,修复废弃采砂(石)场共计11处,面积222.45公顷……”在日前召开的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会议上,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全省第一批8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渭南市合阳县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成为筑牢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合阳县地处黄河西岸,沿线露天沙石矿山造成植被破坏、生态退化,安全隐患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合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了黄河西岸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合阳县坚持保护优先、绿色为本、产业为根,统筹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强化水土保持,提高生物多样性。以“生态修复与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不断应用新技术,有效破解沙质坡面复绿难题。大力推进工程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家园化,逐步发展智慧大棚和生态采摘旅游产业,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开创了生态修复3.0模式。

通过边坡整治、场地平整、覆土复绿等工程措施,采用三维植被网、三维立体网、土工格栅、液压客土喷播等技术工艺固沙复绿,达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和矿区土地利用的效果。完成土地平整及改良253亩,修建道路14公里,清理危岩体4.1万立方米,修整边坡9.26万平方米,修建截排水渠3430米,建设灌溉井两口。

在创新修复模式上,培育经济新路径。按照“矿山生态修复+”的模式,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在修复后的土地上,建成8个羊肚菌温室、5个阳光玫瑰葡萄温室和1个樱桃温室,以此为依托创新经济路径,建成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推进黄河西岸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通过修复,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率达到58.6%,水土流失同比减少76.6%,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3万吨。栽植紫穗槐、爬山虎、旱柳等40余万棵,与合阳县黄河西岸已实施的造林项目连成一片,与黄土峰林保护区自然美景融为一体,形成黄河西岸约10公里的生态绿色长廊。

通过修复复垦土地319亩,建成现代化农业种植大棚,年平均直接收益约为12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00余人。昔日伤痕累累、荒凉破败的采砂废弃地变成了山美、田丰的特色农业示范区,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合阳县以示范园为依托,实现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周边洽川景区联动发展田园生态旅游产业和生态修复科研培训科普基地。通过修复,黄河西岸环境变美,产业更优,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