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6 来源:江西日报
江西光大环保助力“无废城市”建设,让永新经济腾飞
位于江西的西部、罗霄山脉中部、井冈山麓下的永新曾经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底子薄弱的欠发达县。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弱,成了永新早年的“标签”。
面对困难与挑战,永新决策层反复探索,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换道超车”路径之一,积极探索“无废城市”建设,大力推动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高效化利用,倒逼绿色低碳产业迅速崛起、蓬勃发展,为建设生态强县注入强大的绿色动能。
变废为宝,生活垃圾资源化
走进光大环保能源(永新)有限公司吊机控制室,透过厚厚的玻璃看到,几十米深的垃圾池里堆满了生活垃圾,工作人员控制抓斗,轻松地抓起数吨发酵后的生活垃圾投入焚烧炉,进行焚烧发电。
“公司年处理生活垃圾21.9万吨,年发电量8721.38万千瓦时。”光大环保副总经理彭伟笑着说,“我们不仅消纳了生活垃圾增量,还将填埋场历年的陈腐生活垃圾挖出来焚烧处理,推进存量不断减少。现在,我们最担心的还是生活垃圾够不够‘吃’。”
永新县发改委四级调研员马龙生介绍,2020年,永新引入光大环保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推动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由无害化填埋向焚烧发电处理有序过渡,进一步提升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能力和水平。
“目前,光大环保垃圾焚烧发电辐射永新县、井冈山市、泰和县桥头镇、吉安县天河镇及敖城镇等地,区域内的生态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马龙生说。
热电联产,绿色能源循环化
来到永新工业园内的江西合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只见一根直径10厘米的银色管道贯穿全生产空间。“这是园区布局的蒸汽供热管道,集中供热为我们节省了自建锅炉和后期处理污水的成本。”该公司总经理黄建伟说。
新材料产业是永新的新兴主导产业,供热保生产成为众多企业的诉求。“以前,我们使用锅炉提供压力,达不到所需温度,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江西雄屹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有梨苦恼地说。
然而此时,主营农林生物质发电的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却为每月发电基本电费难以维持当期成本,急需回笼资金流等问题发愁。
一边是园区新材料生产企业的集中供热需求,一边是清洁能源企业的后续转型,如何搭“桥”?永新县多方调研后提出破题之法——推动凯迪公司向热电联产转型。
2021年12月,凯迪公司启动隔墙供热项目建设;2022年7月,正式向园区两家企业供热;2023年4月,与园区管委会签订集中供热投资协议,目前覆盖8家企业,并与5家企业达成供热意向……
“现在每月供热经营收入高达170万元。”凯迪公司负责人刘松笑着说。目前,该公司已累计供热量达5.5万吨,有效替代标煤1300多吨,减排二氧化碳3500多吨。
定向利用,危废管理闭环化
一根管道无缝衔接,将江西泽晞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DMF废液源源不断输送给吉安巨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点对点”定向利用。
“采用‘点对点’定向利用模式,大幅提升DMF废液资源回收率,处理效益提升至99%,处理周期也由原来的平均4天缩短至现在的平均2天。”江西泽晞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文平介绍。
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永新率先在全市开展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试点,即将一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产生的一种危险废物,作为另一家单位环境治理或工业生产的替代原材料,推动危险废物闭环管理。
巨联环保是永新唯一一家废有机溶剂精细化处理企业。“我们利用园区危废企业高度聚集的特点,采用管道输送模式,高效、安全转运危险废物,有效减少了转运环节,缩短了处理周期,提高了处理效益。”该公司副总经理阳苏君说。
随着产废企业不断加入“点对点”定向利用链条,巨联环保今年启动技改扩产项目,将年处理废有机溶剂量增加到了75万吨。
科技赋能,污水处理减量化
放眼永新工业园区,一排排架空铺设在钢架管桁上的蓝色污水管道整齐排放,每根管道上清晰标注了企业标识,一家企业一根专管。通过专管,各企业把污水直接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过去,园区污水混合流进污水处理厂,既难以分析企业污水排放情况,也不利于即时管控和快速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刘年发介绍,“现在,园区建设‘一企一管’工程,运用智慧管控系统,对企业废水的流量、氨氮、总磷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智慧攻坚‘零直排’,推动实现排污总量动态分配。”
“有了这套智能管控系统,我们不再需要安排人员频繁进入企业生产现场检查。假如有企业污水超标排放,系统就会立马报警,我们很快就能找到污染源头,立即进行净化处理。”刘年发表示。
依托科技赋能,永新工业园区“一企一管”工程建设范围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园区企业完成“一企一管”接管11家,建成明管11条,铺设管道12.86公里,园区综合污水处理厂同步完成提标改造。“今年,永新工业园区获评省级绿色园区。”刘年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