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海宁供联:采用“固废云”建成小危收运调度平台

客户名:海宁市供联海呈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上线:2023年8月

2022年,嘉兴进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全方位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提档升级,获评省首批四星级“无废城市”,是全省唯一升星地级市。

打造示范,海宁供联公司首创“固废云”新模式

海宁市供联海呈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承担了海宁市辖区内,小型危废收运处置的兜底工作。为此,需要一个全流程小微收集平台。经过3个多月的统筹谋划,最终选定杭州冰帆软件的“固废云”基础平台,配合供联规范运营模式,搭建了“小微危废收集在线”应用场景,实现收运全过程数字化管控,解决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点多量小、收运贮存难、管理风险高等难题。

2023年11月,供联海呈牵头搭建的“小微危废收集在线”获省“无废城市”数字化改革首批试点场景,入选省数字化改革工作动态。截至目前,已累计签约服务企业6400多家,收集危废2.87万余吨,转移2.84万吨,累计服务2.3万余次。在“固废云”数据后台的加持下,供联海呈还探索一个成效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全省首个镇(街道)级“无废指数”动态评价体系,强化基层“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跟踪,及时发现堵点难点,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及分指数研究试点,为嘉兴市提升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实践支撑。

嘉兴市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调度中心

嘉兴海昌:“固废云”构建市级一般工业固废监管平台

客户:嘉兴海昌环境有限公司 上线时间:2023年6月

作为工业制造大市,中国皮革之乡浙江海宁,很多企业日常生产中都会产生固体废物,仅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每天就要产生一般工业固废40吨,高峰时期更是翻番。

如何更有效处理工业固废?如何变废为宝?2023年6月,海宁在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在市生态环境局的倡导下,率先试点开展了一般工业固废分拣。“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藏,70%的垃圾都是可以再利用的。”负责固废处置的海宁市供联海呈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旭杰说。

在海宁市一般工业固废分拣中心内,一辆专用“大黄车”进场卸下了一车工业固废垃圾,这些垃圾是从海宁经发区(海昌街道)双山村工业固废集中投放点收集而来的。车子开走后,立即有工作人员上前将垃圾里的编织袋、塑料膜、硬纸板等分拣出来,然后将剩余垃圾输送到液压打包机上,压制成整块的工业固废,最后送往海宁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

  这是上月起,海宁通过第三方海昌环境有限公司,在经发区(海昌街道)开展的一般工业固废收集分拣利用试点工作。在分拣中心里,工人将每车工业固废垃圾进行分拣,细分成可燃固废、不可燃固废、可利用边角料等类别,并分门别类进行存放处理。像废纸、废金属、废塑料等,可送往废品收购站;可燃固废、废木材、可利用边角料等,都可做成燃烧棒。但是,面对多种形态各异的固废类别,分散不均的产废主体,如何将不同这些固废分门别类的汇总收运,并按各自相应的分拣流程进行处置,是摆在供联海呈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旭杰面前的课题。

作为嘉兴市一般工业固废信息化监控系统的一部分,固废收运和分拣需要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系统来支撑,经过多方咨询和现场调研,供联海呈最终选择了杭州冰帆软件的固废云团队,来共同搭建固废收运分拣数字管理系统。

在海宁项目的实践中,固废云团队设计了一套固废类别和收运司机的对应规则,并对分拣中心的接收入库提供扫码称重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司机收运的固废车次在入库时,库管员扫描司机手机上订单二维码,进行交接,之后的分拣系统会根据预先确定的固废类别,自动指派分拣流水线的作业工单。

结合固废云团队设计的收运和处置作业流程,生态环境分局组织编写并出台了《海宁市危险废物管理指导手册》和《海宁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指导手册》,进一步细化固体废物管理执行标准,为规范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管理和全市固体废物示范创建奠定了基础。

  通过图文配套形式,重点解析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规范贮存场所、标签标识、台账记录管理要求,按照“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管信息系统”“嘉兴市一般工业固废信息化监控系统”的标准数据规格,实现在固废云平台的小程序,APP端注册、申报、转运数据和省平台,市平台数据的同步。

以信息化手段强化固体废物业务环节的监控管理,固废云监管系统主要实现基础信息管理、全流程数据管理、全流程监控管理、统计决策分析、跨级协同治废监管、一张图展示等功能。为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提供了固废流向数据统计分析决策以及跨级协同治废监管功能。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目前《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海宁规划纲要(2021—2035年)》已经印发实施,就是要守好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给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宁分局局长张刚说,“接下来,我们要坚定不移既抓攻坚战,又抓生态建设和示范创建,结合固废云平台的创新应用,加快建设美丽海宁,擦亮海宁生态底色。”

浙江仁欣:采用“固废云”的固危废收运监管一体化

客户: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 上线时间:2023年3月 

“您好,这是我们的后续服务卡,上面有服务电话和专职服务人员的联系方式,有关任何固废、危废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电话联系。”4月6日上午,在姜山镇蔡郎桥村,宁波市隆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完成一家小微企业的固废、危废托收签约后,向企业叮嘱,今后厂里产生的工业垃圾,不管是一般固废还是危废,都不能随生活垃圾混投,不然将受到处罚。

为全面落实“无废城市”创建,鄞州区生态环境分局在2021年4月就启动工业领域内“固(危)废收集转运系统及专业无害化处理服务体系”建设。定期委托宁波市隆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转运并安全处置。隆欣环境隶属于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仁欣环科院),仁欣环科院受区里委托,负责本次“固(危)废收集转运系统及专业无害化处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工作。

仁欣环科院成立于2016年,是宁波市环保局下属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环评机构脱钩改革成立的现代化咨询与研发机构,专业从事环境技术咨询、环境工程等相关工作。核心技术团队由一批多年从事环保工作的原宁波市环科院管理人员、资深专家学者组成。但缺乏固废软件平台系统的规划和实施能力,为了能尽快想构建出符合区环保局要求的手机转运系统,在经过对省内多地考察和走访调研后,最终选择和杭州冰帆软件的固废云团队,准备采用固废云的系统框架,进行共同研发。

作为整个“固(危)废收集转运系统及专业无害化处理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仁欣环科院提出将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垃圾、医疗废弃物全品类垃圾的线上数据收集、流向监管、执法联动等多模块予以拆分和重构集成。同时支持由乡村、到乡镇、再到县市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经过1个多月的线下前期调研,双方在多源数据共享、多点数据归集等多项创新应用场景方面,拿出了令环保局眼前一亮的方案。经过2个多月的系统重构二次开发,在11月底系统通过了测试成功上线。

2021年12月,该系统先行在大嵩新区成功试点,启动会当天178家园区企业首批完成现场签约、网上申报。一周内,全区16个现场签约点已同步展开。为第一时间动员企业主动签约,区生态环境分局联合各镇街通过信函、微信、QQ群进行宣传告知,充分利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体平台全方位、立体式开展“鄞州区固(危)废无害化服务平台”的宣传,动员企业积极主动加入一般工业固废、危废物收运体系,完成第一阶段的签约申报工作。到12月底,实现一般工业固废产生企业签约率申报率达80%以上,危废物产生签约申报率达100%。

“签约后,还要在手机上进入鄞州无废城市微信小程序,进行用户注册,并按提示填报相关信息,今后企业的固废、危废可以在线预约上门收取。”现场签约后,工作人员一一指导企业进行网上申报,并就日常企业内的固废、危废存放管理情况进行指导;日常的委托收运要留存记录单,建立规范化台账……”,隆欣环境的客服部主管李天明在签约现场不厌其烦的介绍着。

区生态环境分局负责人表示,引进的第三方托收机构,仓储基地位于五乡,并拟在姜山设立中转站。企业发出预约收运申请后,平台根据企业的固废类别,自动匹配对应的收运司机,并将收运接单信息同步推送给终端处置企业和分拣中心,司机在24小时内发起响应,派专车专人上门收集。实现了“产废-收运-处置”一键三连的效果。

将互联网与固废处置相结合模式,实用性高、可操作性强,解决政府部门监管难题、企业处置不规范降低处置成本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产生经济效益实现公司自我造血,符合当下的潮流和趋势,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依托“固废云”先进的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和仁欣环科院在固废危废收运流程监管的丰富经验,我们打造出了一套全链路的数字化、可溯源、封闭式管理模式,不仅为鄞州区一般工业固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抓手,更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了非常成熟的参考案例。

永康易阳:”互联网+工业固废”集中处置创新之路

永康易阳:”互联网+工业固废”集中处置创新之路

客户:永康市易阳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上线时间:2022年11月

在中国五金之都永康,一种“工业固废分类”的科学管理规则在工厂车间内悄然形成,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在数以万计的工人和企业家心中扎根发芽,这是浙江省永康市践行工业固废“互联网+集中处置”工作的成果。


彼时,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快完善工业固体废物源头管控、收集转运、能力建设、存量清零、执法监管各环节的闭环管理。


“永康于4月发布《关于推进工业固废处置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付费、第三方服务’的形式,在经济开发区内创新试点‘互联网+’固废处理产业,建立一个工业固废在线收运+监管平台,实现线上交废和线下回收有机结合。”永康市市长朱志杰表示。
固废云团队作为永康一般工业固废平台的承建方,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开展了长达3个月的实地调研,第一版APP上线后的一周内,永康经济开发区内已有651家企业完成APP注册,并进行登记备案;164家企业签订了清运服务合同,累计完成清运可焚烧固废937.3吨,清运可填埋固废106.1吨;所有送检的疑似填埋固废样品企业也已全部实现平台申报备案。

“打开APP,选择固废类别,确定地址和联系方式,我们的回收工人就会在几分钟内联系你,直接上门清运工业固废。”试点工作第三方服务企业永康市海呈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黄总正在向签约企业浙江易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永康固废云”APP正是目前永康工业固废处置试点的线上平台。试点第三方服务企业将为签约企业提供线下收运服务,并督促落实备案责任人完成申报登记制度,并提供不限单品数量的疑似填埋固废首次免费检测,协助企业进行储存场所建设、垃圾分类,按照政府指导价完成已分类固废的分类清运等相关工业固废处置业务进行指导。企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APP进行网上预约后,分布在永康各网点的废品回收商贩将根据订单信息,拨打联系电话确定上门回收的时间和地点,按照市场价格上门回收各种废纸、废旧金属、废塑料、废旧电器等废品。简单地说,这个软件就像各种外卖APP,只需手指轻点下单,“跑腿小哥”就会上门“送餐”。

从更深层次看,随着“互联网+集中处置”工业固废处置工作的试点,永康已形成了“源头管控精细化、收运过程专业化、处置能力匹配化、存量清零动态化、高压严管常态化”的工业固废闭环管理模式。下一步,永康将把试点成果向全市层面铺开,借助固废云的科技赋能,永康市也为全国创建“无废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试行‘互联网+共享回收’模式,以固废云线上平台为工具,我们将原来只回收高价值垃圾的流动回收人员,转化为工厂垃圾分拣责任人,对工厂垃圾进行出厂前全面分拣,实现人员整合利用。”试点工作第三方服务企业永康市易阳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黄总介绍,”我们对每一名收编的流动回收人员开展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下,这些流动回收人员有条件提供更好的回收服务。“永康工业固废产生量大、种类多、成份复杂。通过‘互联网+集中处置’的模式,政府就可以充分利用固废云平台的环保大数据及物联网采集技术,动态掌握工业固废产生的数量、种类、贮存信息。

截至2020年2月,永康市经济开发区内已有近千家企业完成“固废上云”的APP注册,并进行登记备案;上百家企业签订了清运服务合同,累计完成清运可焚烧固废937.3吨,清运可填埋固废106.1吨;所有送检的疑似填埋固废样品企业也已全部实现平台申报备案。

2020年3月时任永康市副市长徐锴在听取项目汇报时表示,在对工业固废实行电子化管理和全过程跟踪监管的同时,也能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建设垃圾回收体系,避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闲置和浪费。通过引进第三方服务以及社会力量的参与,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成本。

永康市2023年3月完成全市范围内企业上云,线上+线下收运监管一体化体系建成。永康市以创新发展为指引,以工业固废妥善处置为核心,走出了一套“互联网+工业固废”集中处置的创新之路。2020年至2022年底,先后得到了时任省长袁家军,副省长高兴夫、彭佳学的批示肯定。